病种案例 /
  • ERAS 理念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

    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(Enhanced  recovery after  surgery)是指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围手术期处理优化措施,以有效降低手术患者机体应激反应,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。核心:减少手术患者的创伤应激反应

     

    例:男,59岁,腰痛不适反复多日。L5椎体滑移 L5双侧峡部裂,在当地医院行微创治疗后效果不显,拟行TLIF手术。


    image.png

    术前,缩短禁食时间可以减轻术前饥饿及干渴感,所有手术患者术前手术均使用75%酒精清洁消毒皮肤,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。所有下腰椎手术患者臀部(肛门)均贴膜封闭。


    image.png

    术中,静脉使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术中、术后出血。常规使用保温措施,降低感染率。


    图片113.jpg


    术后,优化疼痛管理,可以缩短住院时间,减少手术并发症。(超前镇痛+术中镇痛+切口局封+术后多模式镇痛→术后无明显疼痛)

     

    术后尿管管理:

    1、根据情况,因人而异,尽可能不置尿管。

    2、对于脊髓损伤并导致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,当血流动力学稳定、出入量平衡时,停止留置导尿,尽早进行间歇导尿。

    3、所有胸腰椎骨折行切复内固定患者和所有颈前路行ACDF患者,不置尿管。

    4、腰椎后路单节段融合手术,首先考虑不置尿管。

     

    术后引流管管理:

    1、脊柱术后留置切口引流管可以减轻术区肿胀, 但也可能会导致术后血红蛋白丢失增加,增加输血的风险,且是否放置引流管对切口感染、血肿、裂开 或再次手术没有明显影响。

    2、彻底止血的条件下,能不放置尽量不放置引流管。

    3、所有胸腰椎骨折行切复内固定患者,不置引流管

    4、部分颈前路行ACDF患者,考虑不置引流管

    5、腰椎后路融合双侧切口手术,非减压测不放引流管

     

    术后液体限制管理:液体过多会导致并发症增多(心脏负荷增加、凝血功能障碍、肺部并发症、肺粘膜水肿)、住院时间延长。

     

    术后康复功能锻炼:

    1、提高患者自信

    2、尽早离床

    3、安全而不加重疼痛

    4、主动运动为主,被动为辅

    5、适应性起步,逐渐增量

     

    ERAS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:经验治疗→规范性治疗

    单科室治疗→多学科治疗

    ERAS在脊柱外科中的价值:无管→无痛→早期下床→体验感好

    减少并发症、输液减少、住院时间缩短


  •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?


   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,主要表现为腰骶部酸痛、下肢疼痛、麻木、间歇性跛行,甚至大小便失禁、双下肢无力等一系列神经症状。

     

    腰椎间盘突出症阶梯治疗方案:

    由于腰突症是椎间盘退变造成的,不同阶段主导症状的因素不同,在病情不同阶段,采取相对应的治疗。


    图片2.png


    第一阶段    保守治疗


    是最经典、有效、首选的治疗方法。适用于:初次发病症状比较轻、没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、没有肌力明显下降、没有影响到大小便功能等,身体条件差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人。包括卧床休息;药物治疗(镇痛、脱水、营养神经、肌肉痉挛等);物理治疗(微波、中频电疗、冲击波及内热针等);康复锻炼(腰背肌锻炼、游泳等)。


    图片3.jpg


    内热针治疗



    第二阶段    介入治疗


    采用CT、DR及超声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、椎间盘封闭及椎间盘髓核消融术,精准的将特定穿刺针引导到病变的椎间盘内,使盘内压降低,突出物回缩,并将最少量的药物注射到病变神经周围,发挥最大的药效,对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轴性、根性疼痛有显著疗效。适用于:轻中度腰腿痛;腰椎MRI为包容性(纤维环未破裂)的椎间盘突出,病理分型的I期膨隆型,椎间盘高度;丢失≤50%;患者50岁以下最佳。


    图片4.jpg


    图片5.jpg


    患者王XX,女性,48岁,1年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骶部酸痛不适,MRI示:L5/S1椎间盘突出(HIZ)。予以CT引导下椎间盘髓核消融术。


    图片6.jpg

    图片7.jpg


    患者陈XX,女性,68岁,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腰腿(外侧)酸痛不适,MRI示:L4/5椎间盘突出,左侧神经根略受压。予以DR引导下L4/5椎间盘L5左侧神经根阻滞术。

     

    第三阶段  微创治疗


    采用经皮可视化椎间孔镜技术(TELD)、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(UBE),可在直视下进行操作,手术视野清晰,在摘除椎间盘组织的同时,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,减少术后脊柱滑脱、下腰痛等并发症的发生。适用于:有限的移位或游离椎间盘突出、钙化的椎间盘、中央型椎间盘突出,尤其适用于极外侧椎间盘突出,侧隐窝、椎间孔狭窄者。

     

    术前MRI


    图片8.jpg


    术中DR片


    图片9.jpg


    术中操作


    图片10.jpg


    取出的髓核组织(罪魁祸首


    图片11.jpg


    术后2天复查MRI


    图片12.jpg


    患者卢XX,男性,58岁,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背部疼痛不适,向右下肢后侧放射,右足底麻木,MRI示:L5/S1椎间盘向右后方突出,右侧神经根略受压;予以L5/S1右侧椎间孔镜术治疗。


    术前MRI


    图片13.jpg


    术后3天复查MRI


    图片14.jpg


    术后3天复查CT


    图片15.jpg


    患者徐XX,女性,66岁,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侧腰腿酸痛麻木不适(外侧),MRI示:L4/5椎间盘向后突出,两侧侧隐窝狭窄,神经根受压;予以L4/5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(UBE、单侧入路双侧减压)。


    第四阶段  开放手术


    包括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、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,融合手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终极治疗方法,缓解腰痛是其优势,并且能够消除手术节段的失稳状态。


    术前MRI


    图片16.jpg


    术后复查DR


    图片17.jpg


    患者朱XX,女性,69岁,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侧腰腿酸痛麻木不适,间歇性跛行,MRI示:L4椎体滑移,L4/5椎间盘突出、椎管狭窄;予以经后路椎间盘摘除+椎管扩大减压+黄韧带增厚切除+椎体间植骨融合+L4椎体滑移复位内固定术。


  • 胸腰椎骨折的治疗

    脊柱的解剖:

    从结构和功能上可将整个脊柱分成前、中、后三柱。前柱包括椎体的前2/3,纤维环的前2/3和前纵韧带;中柱包括椎体的后1/3,纤维环的后1/3和后纵韧带;后柱包括后关节囊、黄韧带、骨性神经弓、棘上韧带、棘间韧带和关节突。胸腰段脊柱(T10~L2)位于胸腰椎生理弧度的交汇部,是应力集中之处,因此容易发生骨折。


    图片55.png


    根据骨折稳定性分类

    稳定性骨折:轻度和中度压缩性骨折,脊柱的后柱完整。单纯横突、棘突和椎板的骨折。

    不稳定性骨折:

    ①三柱中有两柱骨折;

    ②爆裂骨折:中柱骨折后椎体后部骨折块突入椎管,有神经损伤的可能性;

    ③累及前、中、后三柱的骨折-脱位,常伴有精神损伤症状。

    根据骨折形态分类

    压缩骨折:椎体前方受压缩楔形变。压缩程度以X线侧位片上椎体前缘高度占后缘高度的比值计算,一般为稳定性骨折。

    爆裂骨折:椎体呈粉碎性骨折,骨折块向四周移位,向后移位可压迫脊髓、神经。X线平片和CT片上表现为椎体前后径和横径均增加,两侧椎弓根距离加宽,椎体高度减小。

    Chance骨折:也称为水平撕裂状骨折、安全带骨折。可经椎体、椎弓及棘突的横向骨折,也可以是前后纵韧带-椎间盘-后柱韧带复合体的损伤。

    骨折-脱位:脊柱的三柱骨折,可以是椎体向前或向后或横向移位,可伴有关节突关节脱位或骨折。

     

    脊柱骨折的表现:

    ①胸腰背部疼痛;

    ②站立及翻身困难;

    ③腹膜后血肿刺激腹腔神经丛,使肠蠕动减慢,常出现腹痛、腹胀,甚至肠麻痹症状;

    ④如有瘫痪,则表现为四肢或双下肢感觉、运动障碍。

    合并症:可能合并有颅脑、胸、腹和盆腔脏器损伤。

     

    图片56.jpg

    影像学表现





    治疗方案的选择


    保守治疗方案


    · 适应症:

    § 神经功能完整;

    § 稳定骨折(椎体高度下降>50%,脊柱后凸成角>20°,椎管狭窄率>50%,PLC损伤→骨折不稳定);

    § TLICS评分 ≦ 3分;


    · 治疗方式:

    § 体位复位;

    § 绝对卧床休息6-8周后支具外固定;

    § 康复功能锻炼


    image.png



    手术治疗方案


    · 内固定适应症:

    § 后结构损伤(PLC或骨性结构)的不稳定性骨折;

    § 后凸畸形进行性加重;

    § 多发伤患者;


    · 注意事项:

    § 推荐使用固定螺钉;

    § 适当延长内固定(短节段融合,长节段固定);

    § 经典理论→ 上方3节段 + 下方2节段固定;

    § 现代理论→上方1节段 + 下方1节段固定(短节段固定不适用于累及胸腰交界处的损伤);

    · 减压适应证:

    § 神经功能障碍;

    § 脊髓或硬膜囊受压;


    · 手术方式:

    § 前路手术(圆锥水平以上的损伤,LSC评分≥7);

    § 后路手术(圆锥水平以下的损伤,LSC评分≤6);

    § 前后路联合(单独前入路或后入路难以稳定固定的骨折,如相邻双节段骨折或三柱损伤);


    image.png


    图片58.jpg


  • 内固定手术治疗

    椎间盘摘除,椎管扩大减压,椎间植骨融合,滑移复位。

    患者徐某某,女性,因“右腰臀部酸痛不适6年余”入院。

    完善检查后诊断:1 .L4/5 椎间盘突出症;2 .L4 椎体滑移;3 .L4 椎体双侧峡部裂。无手术禁忌症于全麻下行L4/5 经后路椎间盘摘除+椎管扩大减压+黄韧带切  除+椎间植骨融合+L4 椎体滑移复位内固定术治疗,术后清醒后感右腰臂部酸痛不适明显缓解。术中采用 一 侧肌间隙入路置钉, 一 侧TLIF 技术,手术切口小, 创伤小,减压彻底,更好的维持脊柱后续稳定性。


    image.png

    image.png


  • 脊柱内镜手术

    忠者吕某某,女性,浙江省永康市人,因左侧腰腿酸痛不适2个月入院。

    诊断: L4/5 椎间盘突出症。完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后,于第二天行椎间孔镜下突出酸核摘除+神经根松解术,术后酸痛症状即刻缓解。

    术后三个月复查左侧 腰腿无明显不适,正常日常活动,复查腰椎MRI 示 L4/5 椎间盘突出能核组织摘除彻底,神经根末见受压。



    image.png

  • 微创介入治疗

    射频消融,激光溶核,臭氧,四合 一 切吸治疗等。

    忠者罗某某,男性,浙江省缙云县人,因“腰骶部酸痛不适2个月“入院。

    诊断:盘源性腰痛 (L4/5)。    

    完善检查后于当日下午在局麻下行L4/5 椎间盘造影+射频消融术。

    术后返回病房后即可佩戴支具下床活动。


    image.png

    image.png

  • 保守治疗

    手法整复、正骨推全,小针刀,激光,牵引,理疗,药物治疗等,冲击波,低频脉冲,红外线烤灯等器械辅助治疗。


    image.png


    沈姓教师由于长期课程紧张、工作强度大,又长时间伏案,年纪尚轻就落下了腰痛的毛病。经常腰痛,  不能弯腰拾物及后伸仰腰,久治不愈。经诊断,为腰椎小关节半脱位。医师为其进行了美式整脊,腰痛 顿时缓解了八成多。后又经过3次调整与加强治疗,历时3周,困扰沈女士1年之久的腰痛彻底治愈。


    image.png


    年近七十的应阿姨到河边洗衣服,准备起身时,腰痛得瞬间直不起来。后辗转至田氏伤科医院颈肩腰腿痛门诊。


    经过查体,诊断为急性腰扭伤。医师予以冲击波治疗。短短5分钟治疗后,应阿姨的腰痛症状明显好转,还现场尝试了高抬腿。应阿姨直言:  “来的时候都准备住院了 … ”医护人员深感欣感。

  • L4 椎体滑移Mis-TLIF手术

    image.png


    患者腰背部酸痛不适多年,反复发作 。诊断:L4 椎体滑移L45 椎体终板炎,行 L45MIS-tlif 手术。


    image.png

  • T12椎体前路减压钛网支撑植骨融合 + 后路内固定术

    image.png


    摔伤致腰背部疼痛不适2小时入院。诊断: T12 椎体燃裂性骨折伴不全瘫。

    L椎体骨折。行T12 椎体前路减压钛网支撑植骨融合+后路内固定术。

    术后恢复良好。

    19